在静谧的深夜,当大多数患者进入梦乡,临床护理工作的挑战才真正开始。如何让患者在黑暗中依然感受到安全与温暖?京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在病区创新开展“微光”项目,通过四项贴心的细节改造,给出了令人动容的答案。
定位光:让守护从不“隐身”
“昨晚父亲突发心绞痛,我顺着走廊那抹流动的白光,10秒就找到了护士!”——这是患者家属的真实反馈。心内科Ⅰ病区首创“夜间护士定位灯”,当护士在某一病房忙碌时会提前打开门口的定位灯,让其他病房患者和家属能迅速定位找到“白衣天使”,避免延误治疗,也让护理服务更加透明高效。
守护光:为特殊患者筑起“安全结界”
认知障碍患者的夜间照护一直是难题。病区护理团队推出“荧光守护者计划”,为认知障碍老人特制荧光绿马甲,印上科室紧急联系方式与反光条,可视性强,降低走失风险,让家属也更安心。“母亲穿着它,我再也不用整夜提心吊胆了。” 王阿姨在陪护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时感慨道。
防护光:重构夜间安全生态
针对老年患者跌倒的高风险,护理团队创新构建“三维防护体系”:在台阶铺设渐变式夜光警示条;病床锐角包裹荧光防撞胶条;走廊设置呼吸式地标指示灯。实施半年来,病区未发生一起夜间跌倒事件,成为患者心中“比家更安全的港湾”。
指引光:让安全感触手可及
初入病房,患者和家属在熄灯后的黑暗中,常难以快速找到呼叫器和开关。为此,护理团队在每个床头呼叫器及开关上贴上夜光贴。这些夜光贴宛如会呼吸的星星,在夜间散发温和亮光,不扰患者休息,又能让他们随时求助,确保夜间安全。李爷爷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称赞:“这些夜光贴让我随时都能找到呼叫器。”
一束微光,照亮生命;一份坚守,温暖长夜。京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以敏锐洞察发现患者的不便之处,将技术与温度融合,用创新与爱心,让夜间护理不再是冰冷的医疗流程,而成为守护生命的庄严承诺。在这里,每一处“微光”都在诉说:“别怕,我们一直都在。”
(资料来源:心内科Ⅰ病区)